二年级数学下教学设计

时间:2025-07-20 16:02:54
二年级数学下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下教学设计

通过对生活优化问题的合作探究,感悟合理、快捷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的二年级数学下教学设计,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二年级数学下教学设计

一、教学思想:

上学期情况分析:本班大部分学生能正确进行计算,部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但是也存在审题能力较差,缺乏检查习惯,理解能力较差,对乘法、除法意义认识还不够。

为解决这些问题,预计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学生的口算能力。采取课前速算、听算、对手互考等形式。

2、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同时充分利用学具,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多照顾学困生以及思维偏慢等的学生,给其进行查漏补缺,释疑解难,在平时的生活中多用多练,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激发学习兴趣。

4、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拓展。在教学中,结合课后练习的一些带思考性的题目,引导学生启动思维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掌握科学、灵活的方法。

5、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与家长进行适时沟通,让家长用正确、适当的方法指导孩子学习。

6、 与语文教师做好时间上的协调,平时多在一起交流、分析学生情况。特别是偏科生,多想办法,尽量的做到优的更优,差的努力补上去。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学内容:除法、混合运算、方向与位置、生活中的大数、测量、整理与复习、加与减、认识图形、时分秒、数学好玩、调查与记录。

三、教学重点:有余数的除法、加与减、时分秒。

四、教学难点:加与减、时分秒。

五、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除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学习有余数除法(商是一位数)。结合分物的实操活动,是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把一些物体平均分后有时会有余数,进一步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和正确求商,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生活中的大数》,感受大数的实际意义,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使学生体会验到“一千”、“一万”有多大,能结合实际,对万以内的数进行估计,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认识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会读、会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

3、《加与减》、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加减的口算,探索计算万以内数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培养估算意识,并能运用估算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确定,形成习惯。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方向与位置》,借助实践活动,认识八个方向;能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测量》,通过动手测量操作和实际活动,感受1分米、1毫米、1千米有多长,以及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具体情景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3、《认识图形》,通过生活情境认识角,会借助三角尺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三种角;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能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会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设计图案。

(三)统计

《调查与记录》,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统计,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做出简单的预测。

另外本学期的学习,还安排了一系列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六、教学课时

一、 除法            ——10课时

二、 方向与位置      ——4课时

三、 生活中的大数    ——8课时

四、测量             ——5课时

五、 加与减(一)    ——16课时

六、 认识图形        ——7课时

七、 时分秒          ——8课时

九、 调查与记录      ——5课时

总复习—— 8课时

第一单元:除法

第一课时:“分苹果”“分橘子”

教学内容: 课本第2页~第3页 “分苹果”“分橘子”

教学目的: 1. 引导学生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计算除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使学生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体会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

3. 在操作、探索、发现中,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使学生体验除法的意义及乘法竖式的计算过程。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学难点 通过分苹果的实际操作,总结出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使学生体会到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

教学准备: 图片,学生准备小圆片。

教学过程:

一、 问题引入:显示18个苹果画面,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每盘放6个苹果,18个可以放几盘?

二、探索新知

1. 体验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

(1)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上述问题。

(2) 接着进行全班集体交流。学生可能有很多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如:

a. 通过乘法口诀“三六十八”得出结论:可以放3盘;

b. 用除法算式算:18÷6=3,所以可以放3盘。

(3) 同桌同学合作用18个圆片摆一摆,验证推算结果是否正确,教师用实物图片显示学生摆放的圆片图,进一步进行验证、交流。

(4) 介绍除法竖式的写法。

教师指出:18÷6=3也可以用竖式计算。边写边说明:

横式:18÷6=3

竖式:       3

6丿1  8

1  8

讨论:结合刚才分苹果的情况,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竖式中的各个数表示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根据学生口答板书:

3  ……商:“3”表示分3盘。

除数…… 6丿18  ……被除数:“18”表示有18个苹果。

“6”表示每盘      18  ……商和除数的乘积:“18”表示需18个苹果。

放6 ……此处隐藏1787个字……主题图和我国行政区域图。

2. 制做方向板的卡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说一说,我们上学期学过哪些方向?

二、新授

1) 引入。师:太阳是从什么方向升起的?

2) 学生回答:太阳是从东方升起的。

让学生到操场去辨认找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说说四个方向各有什么。把记录收集整理完成“认一认,填一填”

(3)学生认真观察,教师总结:地图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3.小组活动

说一说教室里4个方向分别有什么?

让学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教师给出班级面朝的方向,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分别是哪位同学。

三. 练一练

完成p16的练一练1~5题

四.课堂总结

小结这节课,同学们都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呢?同桌之间先互相说一说,再请一名同学来说一说。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辨认方向

教学内容: P17-18  “辨认方向”

教学目的:

1.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景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期于的七个方向,经历知识的过程。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确定东南、东北、西南和西北四个方向。

教学准备:

3. 用辨认方向的主题图和我国行政区域图。

4. 制做方向板的卡纸。

教学过程 二次设计

一、复习

说一说,我们上节课学过哪些方向?再说一说位于自己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同学分别是谁?

二、新授

3) 引入。师:在生活中,除了听说过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之外,还听说过哪些方向词?(板书: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现在我们就来认识这些方向。

4) 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

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你看到什么,并说出它们的方向。

教师先让学生4人一组说一说,再由教师指名让学生自己说一说。

教师让学生讨论后说一说少年宫、电影院、动物园所在的方向。学生讨论后回答:少年宫在西面和南面的中间,电影院在东面和南面的中间,动物园在北面和东面的中间。教师引导学生简单地表述这四个位置。

师生共同制作方向板,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指导,先将8个方向的点找出,并将北的方向给出,再让学生自己写出剩下的7个方向,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教师让学生上台展示方向。

3.试一试(小组活动)

利用方向板说一说教室里8个方向分别有什么?

让学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教师给出班级面朝的方向,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

小组活动后,指名说一说。

四.练一练

教师出示地图,让学生说一说这是哪个国家的地图,地图的形状像什么?在地图上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可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学生在观察地图时,教师让学生注意面朝北的方向标。

五.你知道吗?读书中的一段话后,说一说自己对指南针的了解,再让学生回家去找资料,查找有关指南针的知识,增强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六.小结这节课,同学们都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呢?同桌之间先互相说一说,再请一名同学来说一说。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生活中的大数

第一课时  数一数(一)

教学内容: P19-21数一数(一)

教学目的:

1、通过实例,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数正方体等活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并体会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了解万以内数的组成。

3、通过“数一数”“摆一摆”等活动,增强对大数的具体感受,发展数感。

教学重点: 认识新的记数单位“千”“万”,并了解单位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难点 对学生数感的培养

教学准备:

1.图片和相对应的图片

2.学生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

(一)情境引入

同学们,你能很快的把下面的数数出来吗?

(二)探究新知

1.(出示大正方体)

⑴师:老师有一个大正方体,这个大正方体是由很多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出示小正方体),这个大正方体是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搭成的呢?这么多,怎么数呀?你们愿不愿意数一数?一会儿以小组为单位,要求:不仅数出有多少个小正方体,还要说一说你们是怎样数的? (学生数。)师:汇报要求“先说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再说你们小组是怎样数的”,哪个小组愿意汇报。

组1:我们组数有600个小正方体,我们组是这样数的,先横着数有10个,再竖着数有10个,10×10=100,这个正方体一共有6个面,所以是600个。

组2:我们组数有1000个小正方体,我们组是这样数的,先横着数有10个,再竖着数有10个,10×10=100,100×10=1000。

组3:我们组数有1000个小正方体,我们组是这样数的,一个面有100,这个正方体一共有10个层,就是1000个。

师:一共有两种意见,一种数的结果是600个,另一种数的结果是1000个,同一个正方体怎么会出现两种意见呢?究竟谁的是正确的?

师:结果是600个的同学只数了6个表面,忽略了正方体里

面的小正方体。下面我们看看数的结果是1000个的同学是怎样数的。

⑵计算机演示:第一步:一个一个地数,数到10;

第二步:十个十个地数,数到100;

第三步:一百个一百个地数,一百、二百、三百……九百,数

到一千。(同学跟着计算机数)

师:谁能把同学们说的进行整理,先怎么数,再怎么数,最后怎么数。

2.师:接下来可以怎样数?

师:一千一千地数,有几个一千就是几千,数到10个一千就是多少?

师:以前我们可以一个一个地数或十个十个地数,今天我们又可以怎样数?

(三)应用新知

师:刚才我们看到的几幅图都是按照千、百、十、个摆好的,所以同学们很快就知道有多少个小木块。你们每个小组都有活动要求: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两种塑料袋,大一些的你看看装多少粒豆子比较适合,小一些的你看看装多少粒豆子比较适合;发挥两种塑料袋的作用数一数、摆一摆。

小组活动(略)

师:我们班一共有10个组,如果把10个组的塑料袋凑在一起

就是多少了?

师:请组长带着你们组的豆子站到前面来。

师:谈谈你有什么收获?

《二年级数学下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