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5-07-20 15:54:20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6篇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6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效开展,常常需要预先准备方案,一份好的方案一定会注重受众的参与性及互动性。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设计方案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一、谈话引入

1.展示课题。

2.说说你看到课题想到了什么。

3.希望通过课文的学习,能给大家一些启示。

二、自学课文

1.借助文中的注音与工具书读准字音。

2.了解课文讲的是件什么事,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在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准备质疑。

三、细读课文体会感情

1.提问: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是通过哪些段落了解到的?

2.全班齐读第3~6段,思考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描写的?

3.指名读描写小筏子在前方时的段落,说说你认为那些词句写得好,为什么?反复朗读,积累语言,体会表达的感情。

(1)“急流汹涌的江面上,远远地出现了一只小筏子,就像一只小小的蜻蜓,落在水里拼命挣扎着逆流而上。”

(这里运用了比喻句。把远处出现的小竹筏比作小蜻蜓。小小的蜻蜓落在了水流湍急的江水里,处境相当危险,但它仍然在挣扎着向前进。这是在说划桨人的勇敢。)

(2)“只见她双手不停地划桨,驾驭着筏子,灵巧地避开险滩和礁石,在湍急多变的江水中曲折前行。”

(虽然困难很大,但她仍然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在江水中曲折前进。这可以看出划桨人不但勇敢而且相当镇定。)

(3)她背着一个红色的包裹,远远看去,像一朵随波漂流的红杜鹃。

(把红包裹比作红杜鹃,突出她的美,也为下文埋下伏笔。)

小结:通过第3段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出她在逆水前进,虽然面临着险滩、礁石和湍急多变的江水,但是她毫不畏惧,从容地面对。

4.生默读第4段,思考:当小筏子到了大船跟前时作者看到了什么?(重点理解:竟是一个年轻的母亲,她身后的红包裹,原来是一个襁褓,襁褓中的孩子正在酣睡)联系前一段的内容,你有什么想法?

5.看到这一切,作者也有他的想法。齐读最后一段,勾画出作者受到的启示。思考作者受到的启示与他看到的感人画面有什么联系。

6.同桌共同归纳对最后一段的理解。全班交流。

7.文章重点是写事,为什么第1、2段用了不少的篇幅在描写景物呢?

8.出示小黑板,体会加点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湍急的江水,在曲折的河道中卷着浪花,打着漩涡,一路翻腾着奔向远方。

(突出江水湍急,为下文的描写埋下伏笔。)

9.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进一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并将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下来。

四、总结全文

全班齐读最后一段话。希望它就像作者心目中那簇不息的火苗那样,永远激励着大家勇敢、沉着地面对生活中的一个又一个困难。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团,量等12个生字,会写谁,怕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谜语,边读边想,能说出自己是怎么猜出来的。

3、学会猜谜语,懂得偏旁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动脑筋的习惯。

4、有收集谜语或自编谜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识记生字写好6个生字兴趣的培养。

2、培养学生动脑筋的好习惯。

【教学用具】

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

一课时。

【课前准备】

准备两个谜语。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揭题

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喜欢)老师出几个谜语让你们猜测,好吗?(好)

⑴ 左一片,右一片,说起话来听得见,隔个山头不见面。(耳朵)真棒!来告诉大家,你是如何猜出来的?

⑵ 一十一不是二,猜一个字?(王)真棒!说说你是怎样猜出来的,把你的技巧告诉大家,好吗?

2、今天,有位漂亮的姐姐也要出两个谜语来考考我们,孩子们要不要看啊。(要)那我们就快来看看,是什么?对了,老师还要提醒你们,要动脑筋想想,哪些字或动物有这些特点,这样子就可以猜出谜底了。看看我们班谁最聪明。

3、出示课题《识字5》。

二、学习课文

1、同学们自已读读课文:

⑴ 借助拼音,读课文,要读准字音。

⑵ 用笔画出生字,并多读几遍。

⑶ 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2、检查自读的情况:

⑴ 同桌读课文。指名试读课文。齐读。

⑵ 学习认读生字。按顺序认读。

3、猜谜语:

⑴ 第一个谜语:

① 提示:姐姐要我们猜的是字。

② 出示苹果,按小组比赛,看哪一组先得到苹果?

③ 学生猜谜。

④ 说说你是怎么猜出谜底的?

⑤ 老师小结猜谜窍门。

⑵ 第二个谜语:

① 朗读谜语(多种形式读读)

② 老师引导学生把几个句子联系起来思考:

什么东西是绿的?红的又是什么?

哪些绿的喜欢及时雨?哪些红的怕水来攻?

为什么绿红在一块儿就起凉风?凉风是在什么时候起的?

③ 学生猜出谜底后,老师用红、绿粉笔写出秋字。

④ 找出谜语中的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4、练习:把你们带来的谜语拿来考考同学,看能不能猜的出来。

5、学习课文的句子:

⑴ 自由读句子,想想,这些句子告诉我们什么?

⑵ 同桌讨论?反馈。

⑶ 朗读课文句子。

⑷ 你能说说哪些字的部首吗?

说 话 语 愿 总 感 晒 春 明 淋 洒

⑸ 小结:现在我们明白了,原来字的部首都表示了一定的意义,如果写错了,那就是和这个意义完全不同了。同学们一定要注意。

三、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1、出示全部生字,齐读。开火车读。

2、引导学生观察6个要写的生字,说说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指名说)

3、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的。

4、老师范写,学生描红,练写,师巡视,个别指导。

四、鼓励学生收集谜语或自编谜语

五、总结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一、概述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本科是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所需课时1课时。

生活中的旋转现象、生活中 ……此处隐藏3140个字……中秋节全家团圆吃月饼------师:在过两天就是我们中国传统的什么节?生:端午节。师:那么大家对端午节的习俗、传说等又了解多少呢?今天我们就来上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端午时节话端午。

二、反馈收集、采访的情况

师:上次老师让你们收集这方面的资料,并把这些资料整理在自己制定的表格中,不知同学们完成的怎样?与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成果吧!

1、学生汇报交流:

(1)端午节习俗组汇报。a、采药。 b、沐兰汤。c、饮蒲酒、d、雄黄、朱砂酒,以酒洒喷。e、采茶、制凉茶。f、挂艾草、菖蒲、榕枝。g、躲端午。时端午节习俗,指接新嫁或已嫁之女回家度节。简称“躲午”,亦称“躲端五”。h、端午雨时民间岁时占验习俗。俗信端午节下雨,不吉;反之则吉。此种俗信在宋代即已存在。i、另外我们当地习俗有门口挂艾草、屋内放置烧着的凉茶火盆,用以躯蚊。采好凉菜以备盛夏饮用、吃螺丝、早晨给家中的小孩煮平安蛋。

(2)端午节由来别称组汇报。关于端午节的由来,其实向来都说法不一。有些人都将它视为是纪念于五月初五投汨罗江的爱国诗人屈原。有人说,这一个节日在古代,是一个消毒避疫的日子。根据文献上的记载,以及历代相传流行下来的许多端午习俗,五月被视为“毒月”、“恶月”,五月初五是九毒之首,所以这一天便流传了许多驱邪、消毒和避疫的特殊习俗如:插蒲子艾叶、喝雄黄酒、祭五瘟使者等。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

多,达二十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如有端午节、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粽子节等等。

(3)端午节传说组汇报。a、纪念屈原。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b、迎涛神,此说出自东汉《曹娥碑》。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c、龙的节日,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d、恶日,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e、夏至。f、纪念女诗人秋瑾。

(4)端午节饮食组汇报。①吃粽子。本地的粽子大约可分为三种:一种是纯用糯米制成的白粽子(既碱粽),蒸熟以蘸糖吃。另一种是肉粽,馅心以小枣、果脯肉为主。第三种是豆沙粽,绿豆红豆都可。②饮菖酒、雄黄酒、朱砂酒。

(5)端午节庆祝活动组汇报。①划龙舟 龙舟,与普通船只不太相同,大小不一,桡手人数不一。如广州黄埔、郊区一带龙船,长33米,路上有100人,桡手约80人。南宁龙舟长20多米,每船约五六十人。湖南汨罗县龙舟则长16—22米,挠手24—48人。福建福州龙舟长18米,挠手32人。龙船一般是狭长、细窄,船头饰龙头,船尾饰龙尾。龙头的颜色有红、黑、灰等色,均与龙灯之头相似,姿态不一。②打马球。③斗草之戏。④射箭。

(6) 端午节诗词组汇报。

端午日赐衣 (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 终身荷圣情。

(7)端午节对联组汇报。

堂前萱草舒眉绿;石上榴花照眼红。

结艾钗头轻战虎;夺标船首惯成龙。

绿艾悬门漆藻彩;青蒲注酒益芬芳。

(8)端午节佩饰组汇报。健人,旧时江浙一带端五时妇女的一种饰物。一般用金银丝或铜丝金箔做成,形状为小人骑虎,亦有另加钟、铃、缨及蒜、粽子等的。插在妇女发髻,也用以馈送。豆娘,旧时端五节妇女的头饰。多见于江南。艾虎,旧时端午节驱邪辟祟之物,也作装饰品。画额,时端午节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的习俗,云可驱避毒虫。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额纹,又虎为兽中之王,因以代虎)以镇邪。(可打乱顺序,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现相应的视频资料)

2、师小结:听了同学们的汇报老师真是受益匪浅,增长了不少知识,那么能告诉老师这些资料是怎么得来的吗?生:上网、看电视、看书、看报、问别人。师:的确,获得知识的途径有多种多样,看大家已经掌握了不少学习的本领,老师真替你们高兴啊。

三、动手操作:包粽子

师:是啊!再过两天就是端午节了,可是我们有的亲人(父母在外打工),儿时伙伴身在异乡读书,还有四川汶川地震受灾的同胞们,还有许许多多的人不能与亲人团圆过端午,那就让我们一起用一种独特的方式——包粽子来送给远方的亲人、朋友、同胞好吗?

1、让一学生介绍必备材料:粽叶、绳子(如棕条、竹条等)、馅料。

2、师示范包粽子,并强调注意事项。

3、师生共同包粽子,师进行相应的指导。

4、作品展示。

5、课堂延伸。师:每逢佳节倍思亲啊!手捧着带着浓浓粽香的粽子,你想把粽子送给谁呢?最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生自由表述。

四、总结

师:今天我们一起徜徉在飘着浓浓粽香的中国传统节端午节中,通过大家的汇报交流,还学到了许多的知识,掌握了不少本领,可谓是满载而归。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真是博大精深啊!作为炎黄子孙应该牢记民族精神,并把它发扬光大,再过两天就是端午节了希望大家过个愉快、祥和、有意义的节日,也希望大家过好每个中国节。

作业(选择其中一项完成):1、把这次活动的感受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2、出一份有关端午节内容的手抄报。3、把这次活动掌握的知识回家说给爸爸妈妈听。

附:

1、板书:

春节、元宵节(正月十五)、清明(4月5日前后)、 端午节(五月初五)、

七夕、中秋节(八月十五)、重阳节(九月处九)

2、表格:

收集调查采访表

小队

我们的课题

我们的成员

组长

成员

我 们 的 研 究 内 容 和 方 法

研究内容

研究方法

负责人

1、端午节的习俗组:古时人们过端午有哪些习俗?现在过端午又有哪些习俗?保留了哪些,为什么会这样???

2、端午节的传说组:与之相关的传说??

3、端午节的食俗组:端午节食品的种类、所食东西与端午节的关系、端午节食品的材料、端午节食品的制作过程、端午节的食品是否受人欢迎??

4、端午节的诗词、歌谣组:历朝历代有哪些跟端午节有关的诗词、歌谣;谁写的?内容怎样?表现出什么???

5、端午节的由来组:端午节的时间由来、它的意义

6、端午节的庆祝活动组:端午节活动的种类、端午节活动的意义、具体的活动过程??

7、端午节的佩饰组:有哪些佩饰、材料、有什么作用

8、端午节的对联组:有哪些相关的对联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