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学设计方案十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效开展,常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一份好的方案一定会注重受众的参与性及互动性。我们应该怎么制定方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设计方案 篇1一、 指导思想:
本课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心理活动为导向,面向全体学生,做到人人享有体育,人人都有进步,人人拥有健康,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水平。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也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养成积极自觉锻炼的习惯,形成终身体育。变教师“教”的要求为学生“学”的需要。
二、教材分析:
足球运动趣味性强、集体性强、竞争性强,所以锻炼效果明显,是学生特别喜欢的运动项目之一。水平三的学生有一定基础,根据本阶段学生的身体心理发展特点,我选择 “脚内侧传球”为本课内容。传球技术是足球比赛中运用最多的技术之一,也最为基本的技术之一,是足球战术配合的基础。而脚内侧传球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传球技术,它也是在比赛中运用最多的传球技术之一。据统计,足球比赛中80%的传球来自于脚内侧传球。
三、教法设计:
为了圆满实现教学目标,坚持以“促进发展每一位学生”为中心,体现教学重点,突出教学难点,本课按“导学、点拨、练习、评价”的教学步骤进行,并制定了以下教学策略:
1、根据杜威“玩中学”的理论指导,本课在练习中采用了一些小游戏竞赛的教学策略。通过竞赛激励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挖掘学生参与足球技术学习的各种潜能,提高技术水平。
2、针对小学生心理状态的特点,设计了合作练习策略进行练习,发扬集体主义精神。 3、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采用了激励评价策略,尽可能的多鼓励学生的练习,肯定学生的练习结果,激励每一位有高质量完成练习的愿望,并能把这种愿望付之到团队练习中去。
四、学法设计:
在学法的选择上,主要是引导学生采用了观察法,自主体验法,比较分析法,合作探究学习法等,帮助学生完成教学预定目标,同时为学生今后学习体育,锻炼身体提供学法储备。
五、负荷设计:
运动量和运动强度达到中等水平,预计平均心率110——130次/分。
六、本课关注点:
1、教师的角色的多样化。在这堂课中我不仅担任了“导演”,对课堂整体进行设计组织和调控,而且担当了这堂课的“参与者”,通过有机的串连,主动的参与,及时点评、鼓励和调度,让学生与老师相融合,让师生成为运动的和谐伙伴。
2、课堂评价的多元化。评价时采用师生互评、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方式对个人和小组进行评价,更有利于促进学生个体与总体发展的统一。
3、预设、生成一体化。在教学过程中密切关注学生的言行,敏感地捕捉偶发性和隐蔽性信息,随即应变,即时调整预案,促进动态生成。
七、教学过程设计:
脚内侧传球
时间:20xx年4月18日授课教师:高传奇
教学设计方案 篇2活动意图: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作为一种积淀型文化,中华民族逐渐形成了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民族精神。我们今天的许多传统节日与文化都是传统文化的凝结,都有着特定的思想内涵,而端午节又是我国盛大、热闹的传统节日之一。在年轻人越来越喜欢过洋节日,而冷淡了传统节日的今天,在看到有报道说韩国准备把端午节申报“世遗”的今天,在有一次我问学生清明节是哪一天学生却答不上的时候,作为炎黄子孙我认为有必要对端午节这个主题展开探究,促使学生通过本次活动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习俗等,一激发学生热爱传统节日和民俗的思想感情。
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等特征,了解传统节日端午节及其它的习俗、文化。2、通过与社会接触,增强社会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协作精神,学会收集和整理信息。分享合作与交流的快乐。3、体验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4、了解粽子的多种制作方法,并学会其中的一种制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活动过程:
一、课前三分钟(激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是个文明的古国。下面欣赏一段画面,想一想是关于哪方面的内容。(学生观看过春节的录象)师:刚才这个画面是中国的哪个传统节日呢?生:过年、过春节。师:不错,这是我们中国最盛大、最热闹的节日——春节。那么大家知道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吗?各是什么时间?生:八月十五中秋节、九月初九重阳节、腊月三十除夕、五月初五端午节、四月五日清明、正月十五元宵节。(注:要分清是农历还是阳历)师:每个传统节日你家是怎么过的呢?吃些什么呢?生:春节串门走亲戚、中秋节全家团圆吃月饼------师:在过两天就是我们中国传统的什么节?生:端午节。师:那么大家对端午节的习俗、传说等又了解多少呢?今天我们就来上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端午时节话端午。
二、反馈收集、采访的情况
师:上次老师让你们收集这方面的资料,并把这些资料整理在自己制定的表格中,不知同学们完成的怎样?与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成果吧!
1、学生汇报交流:
(1)端午节习俗组汇报。a、采药。 b、沐兰汤。c、饮蒲酒、d、雄黄、朱砂酒,以酒洒喷。e、采茶、制凉茶。f、挂艾草、菖蒲、榕枝。g、躲端午。时端午节习俗,指接新嫁或已嫁之女回家度节。简称“躲午”,亦称“躲端五”。h、端午雨时民间岁时占验习俗。俗信端午节下雨,不吉;反之则吉。此种俗信在宋代即已存在。i、另外我们当地习俗有门口挂艾草、屋内放置烧着的凉茶火盆,用以躯蚊。采好凉菜以备盛夏饮用、吃螺丝、早晨给家中的小孩煮平安蛋。
(2)端午节由来别称组汇报。关于端午节的由来,其实向来都说法不一。有些人都将它视为是纪念于五月初五投汨罗江的爱国诗人屈原。有人说,这一个节日在古代,是一个消毒避疫的日子。根据文献上的记载,以及历代相传流行下来的许多端午习俗,五月被视为“毒月”、“恶月”,五月初五是九毒之首,所以这一天便流传了许多驱邪、消毒和避疫的特殊习俗如:插蒲子艾叶、喝雄黄酒、祭五瘟使者等。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
多,达二十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如有端午节、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粽子节等等。
(3)端午节传说组汇报。a、纪念屈原。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b、迎涛神,此说出 ……此处隐藏10371个字……、“羞愧”、“馋涎欲滴”、“游手好闲”等词语的意思。
2、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课文内容,懂得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教学重点:读文体会:什么叫“失去的一天”?
教学准备:师生收集有关珍惜时间的谚语、名言、诗歌、名人故事。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昨天你是怎么过的?做了哪些事?想知道另一个小伙伴“佩佳”是怎么过一天的吗?让我们走进课文《失去的一天》看看吧!
二、自读课文,读准读顺
1、自由小声地读课文,勾画出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相互检查,读勾画出的生字、新词,相互帮助。
3、出示小黑板,检查学生认读本课生字、新词的情况。绿荫如盖 佩佳 羞愧 馋涎欲滴 翻耕砌墙游 手好闲 麦茬地。
4、分段抽读课文,比一比哪位同学读得更准确、更流畅。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读课文。(正音)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说。(师生评议)
四、质疑
把读课文时读不懂的地方提出来。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思考问题。
第 二 课 时
一、精读课文,习得方法
(一)读课文,看看自己能读懂哪些词语的意思,把不明白的提出来共同探讨。
(二)全班交流汇报读书收获,教师相机指导学生研读重点词语。
1、“游手好闲”
①、说说“游手好闲”的意思。
②、读课文1~5段,勾画出能够回答佩佳在这一天里做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的句子或词语。
板书:睡 坐 吃 嬉戏
③、小结:他这一天什么事也没做,只是吃、睡、玩,这就叫“游手好闲”。(板书:游手好闲)
④、练习读好这部分课文,通过读来表现佩佳“游手好闲”。
2、“羞愧”
①、说说“羞愧”的意思。
②、佩佳为什么羞愧得不敢看妈妈的眼睛?
③、课文还有一处描写佩佳羞愧难过的心情,请用线勾画出来。从“低下头”这个动作你体会到什么?
④、妈妈是怎样帮助佩佳认识自己的错误的?读课文6~10段。通过妈妈带他到不同的地方看到的不同景象,了解人们在这一天的工作成绩。
⑤、读这部分课文,读出妈妈语重心长帮助孩子的语气。
⑥、齐读最后一段。“他想了想”,此时他会想些什么?
⑦、出示最后一段,学生试着补充出“……”省略的内容。
二、拓展升华
1、你知道什么叫做“失去的一天”吗?
2、你有像佩佳这样的“失去的一天”吗?
3、师生交流珍惜时间的名言、谚语、故事,课后利用资料办一期班报。
4、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财富,时间就是知识。希望同学们从小珍惜时间,利用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教学设计方案 篇10【教学目标】
1.能用放大镜等工具对蚂蚁进行细致观察,并能用语言、文字、图画
等多种形式记录和呈现观察结果;能尝试用归纳的方法对观察到的蚂蚁作合理的解释;能制作简单的昆虫模型。
2.意识到科学探究中细致观察的重要性,观察时爱护小动物;愿意与他人合作,探讨昆虫的共同特征;能利用掌握的科学知识辨别常见的动物类型——昆虫。
3.能说出蚂蚁的身体构造;知道身体分为头、胸、
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的动物是昆虫,能对常见的动物进行判定是否属于昆虫。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合作交流中,知道昆虫的共同特征。
教学难点:发现并尝试解决观察蚂蚁过程中碰到的问题,能利用昆虫的特征辨别常见的动物是否是昆虫。 【教具、学具】 学生准备:
每组:材料箱(放大镜、蚂蚁、昆虫观察盒、塑料瓶、羽毛、水、水槽、卫生球、瓶盖、小塑料泡沫块、毛笔),材料袋(牙签、塑料泡沫、刻刀、橡皮泥)。 教师准备:
各种蚂蚁、放大镜、记录表;收集、整理与昆虫有关的文字、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资料卡
蚂蚁是地球上最常见的昆虫,数量最多的昆虫种类。蚂蚁能生活在任何有它们生存条件的地方,是世界上抗击自然灾害能力最强的生物。中国国内已确定的蚂蚁种类就有600多种。中国居室内常见的蚂蚁主要有以下三种:小黄家蚁,大头蚁,洛氏路舍蚁。
1.谈话导入: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捕捉了几只小蚂蚁,你们都把它“请”到我们的课堂上了吗?你们是怎样去捕捉的? 2.学生交流捕捉蚂蚁的方法。
3.让学生画一只心中的蚂蚁,将画的快的5名同学作品张贴在黑板上。师根据学生所画的蚂蚁总结出画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提出借助放大镜仔细观察蚂蚁,解决以下问题。
问题1:脚有几只? 问题2:脚长在什么位置? 问题3:蚂蚁是否有触角? ??
4.师引导:关于蚂蚁你想了解哪些问题?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蚂蚁的身体构造,看看它们有哪些特点。(板书:蚂蚁)
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 1.制定观察方案。
让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材料箱(师提供的观察器材:放大镜、蚂蚁、昆虫观察盒、塑料瓶、羽毛、水、水槽、卫生球、瓶盖、小塑料泡沫块、毛笔),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订出自己组的观察蚂蚁的方案。 2.汇报观察方案。
(教师及时引导,在不能伤害蚂蚁的情况下,蚂蚁会自由爬动,我们无法仔细观察。)
让学生说说本组的观察方法。
方案1:把蚂蚁关在一个更小的塑料瓶里,用放大镜观察。 方案2:把蚂蚁放在水中的瓶盖上,用放大镜观察。
方案3:把蚂蚁放到昆虫观察盒里,用放大镜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观察。
方案4:让蚂蚁爬在羽毛或毛笔上进行观察,边观察边记录。 方案5:用胶水粘住蚂蚁的脚,拍照片观察。
方案6:用卫生球画一个蚂蚁的活动范围,再进行观察。
方案7:用大蒜画一个圈使它的活动范围缩小,然后用放大镜观察。 (蚂蚁到处爬,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用什么办法观察蚂蚁的效果好、材料容易找而且还不会伤害小蚂蚁。) 3.学生分组观察,出示观察要求。
在观察前让学生相互补充各组观察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地方,老师再及时进行总结,并提出要求:
(1)蚂蚁太小不要拿着观察,我们要借助放大镜去观察。 (2)观察要仔细,小组分工合作,填好观察记录表。还可以用画图的方式记录观察到的蚂蚁。画图时先画蚂蚁身体的主要部分,然后再画出其他部分。
(3)重点观察蚂蚁的身体的构造,数一数蚂蚁的身体由几部分组成?每部分叫什么?各有什么特点? (4)注意不要伤害蚂蚁!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