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旅客观后感(精选10篇)
认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观后感了。你想知道观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太空旅客观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太空旅客观后感 篇1“有两种东西,我们越是经常、越是执著地思考它们,心中越是充满永远新鲜、有增无减的赞叹和敬畏——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我们心中的道德法则。”这句人类思想史上最气势磅礴的名言之一,刻在德国哲学家康德的墓碑上。
由莫腾·泰杜姆执导,詹妮弗·劳伦斯、克里斯·帕拉特领衔主演的《太空旅客》无疑是这句名言的最好解读。“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要到何处去?”在116分钟里讲述一个最困惑人类、哲学上的终极问题,我们不得不佩服莫腾·泰杜姆的影视镜头表达。
我毫不掩饰自己对这部影片的推崇。毫无疑问,影片《太空旅客》中对时间、生命的洞察和认知已然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至少,仅就这点上,这部在爆米花商业大片的糖衣下,包藏着对人性太多的哲学反思,《太空旅客》你真看懂了吗?
剧透一下:在遥远的未来,一艘运送五千人到遥远殖民地星球的太空飞船发生了技术故障,该本该再沉睡90年的工薪阶层旅客乘客吉姆提前从冬眠中醒来,历经精神折磨几乎处于自杀边缘的吉姆绝望中孤注一掷,把美女作家奥罗拉的睡眠舱弄短路了,让她也从沉寂中醒来。在相处过程中,两人产生爱的火花。不过,随着吉姆擅自弄醒奥罗拉这个秘密的道出,这对年轻的情侣再次面临着生命的威胁和道德的谴责,更严重的问题一个接一个出现……
好了,现在问题来了,吉姆的所作所为究竟是自救还是刻意谋杀?如若站在吉姆的角度分析,星际穿越,漫长的旅行,孤身一人面对浩瀚的星空,吉姆几近疯狂,濒临自杀之境,奥罗拉的作品唤醒吉姆潜在的欲望,一自之私他唤醒提前唤醒了奥罗拉,可以说,奥罗拉是他生命中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如若站在奥罗拉的立场解析,本来自己生活在平静之中,提前被唤醒面对苦难之旅,无异于谋杀。在此意义上,奥罗的所作所为不异于凶手。所以,奥罗拉洞悉真相后的暴怒、狂乱不言自喻可想而知。更何况,自己还爱上一个本不应该出现在自己眼前不法揣测内心世界和真实想法的男人呢?
这本就是一种道德悖论,一个无助人的生,也许就是另一个无孤者的死。或者,远没想象的这么简单!试想一下,假如这个世界上只剩下两个人,你想和谁在一起度过你的余生,如果对方是扼杀你生命的凶手呢?这个沉重的话题,委实不敢想像。
《禅经》中有一则公案,一位禅师曾给弟子讲过一个《老虎、悬崖与老鼠》的故事:一个男人被一只老虎追赶而掉下悬崖,庆幸的是在跌落过程中他抓住了一棵生长在悬崖边的小灌木,头顶上,那只老虎在虎视眈眈;低头一看,悬崖底下还有一只老虎,更糟的是,此时他看见两只老鼠正忙着啃咬悬着他生命的灌木的根。突然,他发现附近有一些野草莓伸手可及,于是,他拽下草莓,塞进嘴里,自忖道:“多甜啊!”
生命进程中,当不幸、危难和压力向你逼近的时刻,你是否还能顾及享受一下野草莓的滋味?很显然,《太空旅客》中的吉姆就是这样一个男人。而之于,美女作家奥罗拉则是他生命中出的最后一枚野草莓。既然吉姆知道了生命中最坏的情景就是死亡,惟一的路,就是安然地享受草莓,这样的想法,是最好的选择还是自私行为呢?或者说,此刻吉姆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更多是对死亡的恐惧,除此之外,他似乎做不了别的什么,根本没有太多的选择。
而之于奥罗拉本人,则无形中被卷入这场诗意而残醒酷的“谋杀”事件,更多无助,更多焦虑,更多不安。或者说,正是吉姆有意无意将她变成了以上故事中那个“悬崖上的男人”。而她所要选择的除了报复、反抗、平静或谅解,似乎也没有别的选择。不过,幸庆的是,在随后的星际旅行中,太空飞般发生保障,两个终于达成“爱的和解”。这也让《太空旅客》的精神命题再次升华。
相比男主女主,影片中那个忽然醒来的黑人老船员更像一个智者或耶稣式的角色。这个负责甲板的老船员醒后的第一句话就是想到自己的责任,大声质问一句:“是谁在我的甲板上种了一棵树?”甲板上这颗树恰恰是吉姆内疚、自责后爱的表达。也正是这颗“爱心树”让奥罗拉看到吉姆柔情的一面。或者说,吉姆本就是一个善良的男人,在罪与罚面前,所有的善意或良善都有着足够的理由被谅解。而之于吉姆,为自己的小恶和“原罪”反思之余,亦学会了担当。
影片中,黑人老船员教学吉姆和奥罗拉基本技能之后,病发身死,内心更多无怨无悔,对太空飞船上五千条人命更多承当。这本就是一个“救世主”的角色。只不过,在影片中,耶稣式救世主的形象以黑人老船员的方式还原。也正是黑人老船员的出现,吉姆和奥罗拉最终力挽狂澜。而幸存下来的人们,也在抵达遥远殖民地星球之后步入新生。而之于他们,新的世界,刚刚开始。
纵观《太空旅客》这部影片,里面有着太多的精神隐喻,其中既有佛教中的“生死无常”,也有禅宗里的“珍惜当下”,亦有莎士比亚“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要到何处去?”式的哲学反思。之所谓,人性深刻,难以洞察。
不是吗?生而为人,你知道人心背后的孤独和恐惧吗?你知道道德制高点背后的孤独和寒冷吗?你了解吉姆和奥罗拉面临的艰难处境吗?有些事,真的不能用“对”、“错”、“善”、“恶”评价起来那么简单。毕竟,相对浩渺无垠的宇宙,人类如此渺小而无力,很少有人能在如此寂寞的时空中仍然坚守在道德的制高点,因此如果不能设身处地的如Jim一样,就请不要用世俗的道德评判他的对错。
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的结尾中如是说:“有两种东西,我们越是经常、越是执著地思考它们,心中越是充满永远新鲜、有增无减的赞叹和敬畏——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我们心中的道德法则。”果真如是。
太空旅客观后感 篇2周二晚上,爸爸带我去看了《太空旅客》,这部电影深受人们的好评。
电影开始了,充满神奇奥秘的宇宙展现在我的面前,就如同我也置身在浩瀚的宇宙里,在那所飞船里。让在座的观众呼声一片。
主要讲了人类乘坐“阿瓦隆号”太空飞船进行星际旅行,准备前往另一颗星球,主人公奥罗拉、吉姆由于飞船故障提前苏醒、两人在这所飞船里的奇妙经历。
这部电影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说人类将移居到人造星球“家园二号”。在观看这部影片的时候,我的脑海里不断浮现出《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
人们将在飞船里沉睡一百二十年,才能抵达“家园二号”。我有一个疑问,“为什么我们要去家园二号?为什么我们要离开我们的家园地球?”很快我便有了答案,因为在地球上人们不懂得节约资源,人口太多导致地球超负荷运转,快速走向枯竭。人们总想着怎样能让自己过的好,而让地球妈妈走向死亡。我认为仿真机器人亚瑟说的很好,“我们应该多想想怎么经营好现在,而不是去空想未来。人们在一生的道路中,应该走得慢一点,让灵魂跟上自己,走一走停一停想一想。因为我们终将死去,机器人也 ……此处隐藏3517个字……还是唤醒了女主。虽然他也知道那是不对的,但他当时正处在生死边缘,就如影片后半段中船长说的:“每个溺水的人,都试图拉其他人下水。”这部电影也让我想起了一首很孤独的歌,那就是陈粒的《正趣果上果》。网易云里这首歌有一个评论是这样的:“每次听这首歌都有些特别的感觉,像渴望,像无奈,像冲动,像失望。”我觉得这写的就是孤独吧。
总之这部电影作为一个科幻电影来说不烧脑,作为一个爱情电影来说也不太俗套,还是比较推荐观看的。
太空旅客观后感 篇8《太空旅客》是美国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出品的科幻爱情片。
该片讲述了5000名太空旅客乘坐阿瓦隆飞船准备去往其他星球开始新的生活。人们都以为万无一失的飞船在长达120年的飞行途中被陨石击中,发生了意外。旅客们即将面对飞船坠落的危险。吉姆是飞船上的一位工薪阶层旅客,抱着未来会更美好的希望登上飞船,却因意外而提前90年从冷冻舱醒来,陪伴他的只有一个仿真机器人。他试着重新入睡,却差点在睡眠舱里窒息。他试尽一切办法,都没有办法修好冷冻舱。令我为之一撼的是他穿着太空服飘浮在太空时,流下了一行泪。吉姆忍受不了这种孤独,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自杀的念头,孤注一掷的他唤醒了一位他爱慕已久的女作家——奥萝拉,并将一切伪装成意外状况。吉姆和奥萝拉在相片期间产生了爱情的火花。然而这时,答应保密的仿真机器人却说出了真相。奥萝拉无法原谅吉姆。当飞船的操作系统瘫痪时,这对情侣面临着更大的问题,他们终于放下怨恨,直面现实。最终拯救了飞船及5000名旅客。经历过生死的两人冰释前嫌,决定在飞船上共同渡过余生。
在电影中,仿真机器人说:“不要太执着你想去的地方,而忘了你可以利用好的现状。”我觉得不仅应该利用好现状,也应该在茫茫太空里找到你想落脚的地方。
有希望的生活,才不会令人迷茫。
太空旅客观后感 篇9看完这部影片,我觉得这部电影是将人生缩影到了漫长的太空之中。由于太空飞船的故障,导致男主角意外提前90年醒过来,这意味着如果他无法继续休眠,他的人生将在这漫长的太空旅途中独自度过。于是出于对女主角的倾慕之情,他自私地唤醒了女主角。两个人在只有他们两个苏醒的飞船上共同经历了爱情的甜蜜,女主角得知真相的崩溃,和修理飞船故障的惊险。尽管最后男主角发现了帮助女主角休眠的方法,但是女主角依旧愿意留下来陪伴他在飞船中面对昼夜的太空走完自己的人生。
身临其境地体验那种发现自己比别人早醒90年的恐惧和绝望,当然也看到了别人一辈子也不会看到的璀璨星际。男主角的醒来就像我们无从选择的人生开始一样,在浩瀚的宇宙太空,我们只是渺小的尘埃,我们是自己的全世界,却是漫长人类进化史中毫不起眼的过客。在无法改变的环境和时代面前,就像女主角一样,我们能留下的就是自己的经历和思想。正如现处在21世纪的我们,这辈子也无法经历沉睡120年到达另外一个家园星球。即使100岁的人生在时间长河里依旧是沧海一粟。就像男主角无法想象如何在宇宙飞船中度过剩下的人生,而对于飞船来说那不过是它从地球飞到另外一个星球的一次行程。
虽然影片放了一个多小时才只有两个演员,但不得不说男女主角真的是非常养眼,飞船的设计和星际的展现也非常逼真震撼!但是也是槽点满满,如果男主角不醒来,那么飞船的故障永远不会被发现,那大家是不是就在休眠中随着飞船爆炸一起长眠于太空之中?而男女主角本是两个世界的人,男主角发现女主角也是莫名其妙,而女主角则是误以为他们是飞船上唯一提早被唤醒的同命者,从而对男主角产生相依为命的爱情。而那位突然出现又身患重病的甲板工作人员只是为了给他们提供享有工作人员权限的手环吗?!在说到每次太空飞行都会获得一大把利润的时候,联系到本次飞船故障,本以为会有什么阴谋论在里面,然而只是男女主角顺利地挽救了飞船,然后在船上度过一生。
电影对男主角醒来的生活描述地过于冗长,也就是间接地在描绘太空飞船,而后期的对于发现故障以及冒着生命危险处理故障的描述显得仓促和没有层次递进感。女主角选择陪伴男主角而不是进入休眠也是一带而过就到了工作人员出舱的88年后。当然还是值得去电影院体验一把3D效果的太空带来的震撼的!
太空旅客观后感 篇10我们总在接受生活赋予我们的与我们理想背道而驰的现在,未来既然不可预测,那何不享受现在,生活虽然千差万别,但总有其意义和存在价值。
每个人都身处孤岛,孤独是常态,现实生活中的我们没有金手指,我们不能成为男主去选择一个同我们一起溺水的人,我们只能成为被迫接受的女主。
回顾电影,第一个浮现在脑海里的还是"广告就不能成为现实吗?"。活在这个时代的我们似乎已经走出了浑浑噩噩,我们厌世,抱怨这资本的一切,抱怨着丑陋的现实,我们却忘记了我们可以改变世界的能力,至少是我们的世界,同时失去的似乎还有相信的能力。回想起他问她是否相信她时她的眼神,不禁觉得温柔了时光。
说些零碎的吧,科技发展,机械工的工作被替代,人们总把问题归结于客观规律,却忘了不知不觉间我们也成了"坏了,总想换新的,没有人再想去修理了"机械是这样,似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这样,倒想起来了微博上那个老奶奶口中的旧时的爱情。再者,就是大副说的女孩子都喜欢穿制服的男人,就是大副那样的人吧,工作即梦想,就像所谓匠人精神,自有其人格魅力。
再说一说男女主的爱情吧,看的时候,我一直在想这是否是爱情,如及时雨一般,再想想也不是很懂,有时,爱情的浪漫就在这迷蒙的雾气中吧。
很多电影中爱情都是在共患难(拯救"世界")中升华,总是很遥远的,毕竟现实生活中,我们总处在关系网中,不停的交互,一个人的世界尚且难觅,何况一个圈起来两个人的世界,但是,似乎,就如空窗期是一个人的升华期,两个人的私人生活在一段感情里也是必要的,哲人们接受孤独的能力我很敬佩,可是于我自身,我始终觉得人是群居动物,我们需要交互,需要第二个人,前几天才刚刚听到ted演讲里一个机器专家说起如今的机器离拥有共情的能力还有很长的路程,我们需要活生生的人,不是机器,就像一位社会心理学家说起来自己第一看见company robot 在倾听一个老人讲自己逝去的女儿,"它仿佛在哭,但我知道它只是被编程成那样,我觉得这是世界上最糟糕的发明。"就像亚瑟总不能满足男主。
既然确定了与人相处的必要性,那么又到了一个我考虑很久的问题,每个人都在强调"个人边界",我们该如何与人相处。我们总被告知我们不应该把消极情绪带给最亲近的人,于是我们带着面具生活,心中难过也要笑;可是,又有人告诉我们,朋友,亲人,就是应该互相鼓励,conquer bad emotion.这两者之间平衡点又在哪里?我想这也是我羡慕这个电影中爱情的原因吧,他们可以一起创造美好的生活,也可以一起渡过难关,一起排解孤独,一起忘记坐困愁城的处境。可是这一切的存在似乎都基于这座潜在的孤岛。这就又回到了开篇,可是,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中。
我大概只是围观了别人的一场盛宴吧,热闹不复,我还是要回归现实,满怀热情。
希望每个人都能遇到自己的小太阳,而不是永远寄身于黑暗中的孤岛,我也是。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