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记读后感【热门】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昆虫记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昆虫记读后感1今天我拿出我生日时同学送我的一套法布尔所写的一部著作《昆虫记》来读。法布尔是一位法国杰出的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是第一位在自然界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他穷其毕生精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写成了《昆虫记》这部昆虫学巨著,他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和爱。
法布尔刻苦钻研,牺牲了自己私有的时间去观察昆虫。《昆虫记》详细地描绘了昆虫的生活:如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蝉、甲虫、蟋蟀等等。这给后世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使人类社会迅速走进现代文明。
法布尔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并不容易。他出生于农民家庭,从小生活贫困,靠自学先后取得多个学位。他前半生一贫如洗,后半生勉强温饱,但法布尔没有向各种困难屈服,他勤于自修,精心选择研究方向,坚持不懈地进行观察研究昆虫及植物,不断获得新成果。法布尔一生最大兴趣尽在于探索生活世界的真面目,发现自然界蕴含着科学真理。他正因为热爱真理所以撰写了《昆虫记》。
我多么渴望像法布尔那样,到知识的海洋中去遨游,到科学的世界里去探索,去揭开自然界中的一个又一个奥秘,为人类造福啊!然而同法布尔相比,我真感到羞愧万分。法布尔能在困苦的环境下研究昆虫,平时我连做数学题都不认真,不刻苦,一遍做不出来,就不想动脑筋,有时还乱发脾气。
读过《昆虫记》作者的生平和《昆虫记》,我感受很深,《昆虫记》不仅仅充满着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蕴涵着追求真理、探求真理的求真精神,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在生活中和学习中,我们要学习法布尔勇于探索世界、勇于追求真理的勇气和毅力,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像法布尔那样,要有一种严谨的科学精神,坚持“准确记述观察得到的事实,既不添加什么,也不忽略什么。”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不懈,即使条件艰苦,也要为了理想而不断奋斗。
昆虫记读后感2朋友,你看过《昆虫记》吗?
《昆虫记》是由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文学家、动物行为学家法布尔所著。他有着“昆虫界的荷马”“科学界的诗人”以及“昆虫之父”的美名,达尔文还称赞他是“难以效法的观察家”。
法布尔的《昆虫记》从出版后,就誉满全球,先后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数十种版本,横跨几个大洲,纵贯两个世纪,至今仍是一座无人逾越的丰碑,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在我看来,《昆虫记》是一本描述昆虫习性、产卵、捕食、劳作与死亡等方面的科普书。它的文字朴实而又生动,叙述幽默而又风趣,让我看到一个毫不保留的昆虫大世界。它的内容详尽细致、通俗易懂,文章自然、亲切,具有很强的可续性,让我体会到了昆虫世界的丰富多彩、妙趣横生。另外,作者还多次引用希腊神话,历史事件以及《圣经》中的典故,时而穿插着普罗旺斯语或阿拉丁的诗歌,语言优美且富有诗意。“蝉和蚂蚁的预言”“大孔雀蝶的晚会”“花金龟”“隆格多克蝎的家庭”……平日里,在人们眼中渺小的昆虫们通过这本书变成了一个个可爱的小生灵!难怪鲁迅先生会把《昆虫记》称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我心中也明白这个有趣的昆虫世界不是作家创造的,它是真实的,是存在的,这其中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法布尔眼中的昆虫世界是那么美妙,可我却为何没有看到那一面呢?
透过《昆虫记》,我仿佛看到了烈日炎炎的夏天,太阳好似要把大地烤熟,法布尔不畏炎热还在草丛中观察昆虫,冰天雪地的冬日,寒风刺骨,法布尔不惧寒冷,还在寻找昆虫……这本书饱含了法布尔几十年如一日,几乎与世隔绝的寂寞与艰辛,更蕴藏了他不断探索真理,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
法布尔的这种精神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也应该像法布尔那样坚持不懈,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
昆虫记读后感3记得第一次接触《昆虫记》,还是小学时的一篇课文。过了这么久,印象最深的还是其中描写作者亨利法布尔那观察细致入微,孜孜不倦的科学探索精神。
相信每个人读完整本《昆虫记》,都会不禁感叹它包罗万象的内容以及富有诗意的语言。它不像一般的学术论著那样枯燥乏味,作者用了大量栩栩如生的比喻和拟人使它行文优美,朴实清新,让人感受到一股生命的活力。而我认为,这本书之所以能被世人所传颂,也是因为它富有人情味。这部作品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与关爱,以及对生活的深厚感情。
而令我惊奇的一点是,现在再一次翻开这本书细细品味,吸引我的不再单纯是作者伟大的精神,还有作者对昆虫无微不至的观察和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了作者对生命的尊敬与热爱。在他描写的蜣螂捕食中有一段对蜣螂相貌的描写令我印象深刻。“他整个身躯一副安详状,同极其准确的欲为之杀人机器的前爪相比起来反差极大,他的腰肢异常地长而有力,其功用就是向前伸出狼夹子,不是坐等送死鬼,而是去捕捉猎物。”读着这一段,我眼前仿佛出现蜣螂那蓄势待发的样子以及充满野心的眼神。从前心里对蜣螂的厌恶也渐渐消失了。其实转念一想,昆虫与人又有什么太大的不同呢?作者通过被赋予了人性的昆虫反观社会,传达出对人类社会的见解。昆虫也是地球生物链上不可缺少的一环,世上不乏有为人们带来益处的昆虫。它们不应该因为小部分害虫就每次被提及,都遭到人类的白眼与嫌弃。我们应用人性去看待昆虫。谁的生命都应当得到尊重。
大自然的奥妙是那么无穷无尽。正所谓“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我们也应学习法布尔那样,在现时代热闹喧嚣的都市生活中发现大自然的美,发现生活的美,对生活世事有自己独特的眼光,学会对任何生命尊敬与热爱。乐于观察,坚持不懈,记录事实。也学习昆虫的自强不息,看到它们平凡生活里的智慧。
《昆虫记》不仅是一部研究昆虫的科学巨著,也教会了人们尊敬与热爱生命。这不仅仅是一部科普著作,也是一篇用生命之美谱写的优美诗篇!
昆虫记读后感4假期,妈妈从同事阿姨那里借来一套图画丛书—法布尔《昆虫记》,一共十二册。一开始我就被图书的精美图画吸引了,爸爸告诉我这书写很有意思,非常值得看的。爸爸还告诉我这本书的作者法布尔也很厉害,他是一个法国人,小时候他家很穷,因为连买面包的钱也没有,但他仍然努力学习,获得了物理、数学、自然科学学士学位,以及自然科学博士学位。他用了毕生的精力研究了昆虫世界,写成了《昆虫记》这本书,现在我们看到的是翻译改编的版本。通过这本书我知道了昆虫世界非常奇妙!有些昆虫的思维方式比人还高,例如卷心菜毛虫,每年十月左右他的妈妈就会把卵产在卷心菜上。小毛虫出来的时候就开始吃菜叶了,不到两个小时,它们就把一大堆卷心菜的叶子给吃光了,只剩下中间粗大的叶脉。
又如高鼻蜂把卵产在苍蝇的卵旁,他的孩子出生后直接将苍蝇的幼虫当食物,怎么样?聪明吧!还有蜣螂就是我们非 ……此处隐藏5649个字……,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地将科学知识讲述出来。其结构严谨,逻辑严密,却又不失语言的幽默,“以人性关照虫性”,既有理趣,又有情趣,极富艺术趣味。
于是我又花时间了解了法布尔。他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文学家、科普作家。他出身于一个农家,从小生活便十分贫困,但他通过自学,花费二十年获得了博士学位。他将自己一生的时光都用在了对昆虫的观察和研究中,《昆虫记》就是他在自己的荒石园中,通过观察和研究,为昆虫写出的大部头。这本书记述了有关昆虫的知识,也体现出他对人生、生命、自然的感悟和态度,字里行间都透露着对生命和自己的热爱,是一部兼具学术价值和文学价值的巨著。
书中有许多昆虫令人印象深刻。蚂蚁和蝉并不是想象的那样,蚂蚁这个无赖,抢占了蝉的水井,并且损伤它。螳螂善于运用心理战术,它突然摆出吓人的姿态,可怜的猎物原地不动,等被夹住,已无还手之力。雌性金步甲在交尾之后对雄性大开杀戒,就像螳螂和朗格多克蝎一样。萤火虫十分快速地麻醉了蜗牛,使之液化,再慢慢地吮吸。圣甲虫为子女制作梨形粪球,是轻轻拍打而成,并没有滚动,浑然天成。粪金龟为环境清洁作出了巨大贡献,我们却对这些小勇士有点鄙夷不屑,还用粗言恶语对待它们。隧蜂门卫用自己光秃秃的脑袋堵住洞口,为家庭精心竭力地干活,尽职尽责。还有许许多多昆虫,它们仿佛都是扮演一个个真实的人类角色。
我以后也会留心观察这小世界,用人性的眼光关照昆虫,正确地认识和思考生命与自然。
昆虫记读后感13人们称赞它是“一部世界昆虫的史诗、一个由人类杰出的代表法布尔与自然界众多的平凡子民–昆虫共同谱写的一部生命的乐章。
19世纪末,法国杰出的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捧出一部《昆虫记》,世界响起了一片赞叹之声。
《昆虫记》是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世界名著。它熔作者毕生的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将昆虫世界化做供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被达尔文誉为“无与伦比的观察家“的法布尔以人性观照虫性,书中描写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婚恋、繁衍和死亡无不渗透着人文关怀;并以虫性反观社会人生,睿智的哲思跃然纸上。
–著名作家周作人
在法国十八九世纪,热衷于把自己的科学研究成果写成文学式著作的生物学家,多到不可胜数,何止法布尔一人。可是只有法布尔的《昆虫记》流传最久最广,这绝非偶然。原因就在于他怀着对渺小生命的尊重与热爱去描写?甚至歌颂?微不足道的昆虫。这就是《昆虫记》充满人情味的理由。《昆虫记》充满对昆虫的爱,对微小生命的爱,所以使广大读者深受感动。
–著名作家方敏
讴歌生命的诗篇
一个人耗费一生的光阴来观察、研究“虫子“,已经算是奇迹了;一个人一生专为“虫子“写出十卷大部头的书,更不能不说是奇迹;而这些写“虫子“的书居然一版再版,先后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直到百年之后还会在读书界一次又一次引起轰动,更是奇迹中的奇迹。
这些奇迹的创造者就是法布尔。
时间过去了半个多世纪,90年代末,中国读书界再度掀起“法布尔热“,书市上几种《昆虫记》的摘译本、缩编本都大受欢迎。
《昆虫记》的确是一个奇迹,是由人类杰出的代表法布尔与自然界众多的平凡子民–昆虫共同谱写的一部生命的乐章,一部永远解读不尽的书。这样一个奇迹,在人类即将迈进新世纪大门、地球即将迎来生态学时代的紧要关头,也许会为我们提供更珍贵的启示。
昆虫记读后感14看了《昆虫记》后,这本书使我十分着迷, 原来昆虫世界有这么多的奥秘,我知道了:凌晨,蝉是怎样脱壳;屎壳螂是如何滚粪球的;蚂蚁是怎样去吃蚜虫的分泌物。还弄清了:蜂抓青虫不是当成自己的儿子养,而是为自己的后代安排食物。
第一次读《昆虫记》,不知怎么的它就吸引了我。这是一部描述昆虫们生育、劳作、狩猎与死亡的科普书,平实的文字,清新自然;幽默的叙述,惹人捧腹……人性化的虫子们翩然登场,多么奇异、有趣的故事啊!法布尔的《昆虫记》,让我没有梦幻感,那些具体而详细的文字,不时让我感觉到放大镜、潮湿、星辰,还有虫子气味的存在,仿佛置身于现场一样。被我忽视太久了的昆虫的身影,及它们嚣张的鸣叫,一下子聚拢过来,我屏住呼吸,然后,凭它们穿透了我心灵的幽暗。是法布尔,让我看到了昆虫跟我们人类在许多问题上都有着惊人的相似。
当我继续阅读《昆虫记》时,我看到法布尔细致入微地观察毛虫的旅行,我看到他不顾危险捕捉黄蜂,我看到他大胆假设、谨慎实验、反复推敲实验过程与数据,一步一步推断高鼻蜂毒针的作用时间与效果,萤的捕食过程,捕蝇蜂处理猎物的方法,孔雀蛾的远距离联络……一次实验失败了,他收集数据、分析原因,转身又设计下一次。严谨的实验方法,大胆的质疑精神,勤勉的作风。
昆虫学家法布尔以人性关照虫性,千辛万苦写出传世巨著《昆虫记》,为人间留下一座包涵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散文宝藏。它
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在作者的笔下,一个个小动物被刻画的那样美妙。多么可爱的小生灵!难怪鲁迅把《昆虫记》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我叹服法布尔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让我感受到了昆虫与环境息息相关,又让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独具匠心和细微的观察。我觉得 《昆虫记》是值得阅读的好书。
昆虫记读后感15很多人认为,人类,是主宰世界的主人。因为我们是高级,几乎处于食物链的顶端,对于那些不懂语言、不懂艺术的来说,我们几乎无所不能。
在当今的快时代里,人们都忙于自己的事业,恍恍惚惚,沉浸在自己的想象之中。很少有人会关注自己的脚下——另一个世界——昆虫的世界。
昆虫不像那些大型动物,它很渺小,使得人类不会去注意它。书中的作者法布尔也不止一次提到昆虫的脆弱,只需轻轻一捏,即可丧命。可虽然昆虫的生命是那样不堪一击与短暂,但是细心的昆虫学家们依旧从它们的视角发现了另一个世界——一个妙趣横生,有条不紊的世界。
在这本书的目录中,法布尔很形象的把许多昆虫比喻成各种各样的人——凶猛的夜间女杀手绿色蝈蝈儿,神奇的记忆高手红,打字人的殡葬工绿蝇······他们遵循着各自的习性,过着自己的小生活。有的昆虫一生安乐快活,哼哼“小曲儿”,打打瞌睡;有的昆虫生来就是为了交-配,比如大孔雀蝶,通过嗅觉不断的寻找梦中的“新娘”;还有的比如狼蛛,它总是很强势,使得许多昆虫都害怕它,而它隐居的习性,更是给狼蛛这个形象增添了几分神秘感。
蜘蛛总是凶猛的,剧毒蜘蛛牙齿内的毒素足以让生物分分钟致命。可再强的生物也需要布下陷阱,而蜘蛛网便是蜘蛛最好的帮手。迷宫蛛巧夺天工的“缝纫”技术总是然人叹为观止,每一只迷宫蛛都有属于自己的一张网,它们在上面生活、捕猎、产卵。每一天,它都会将自己的网逐渐加固、加密。每当清晨的时候,露水挂在密密麻麻的网上,好似千条万条珍珠汇成的绝妙的工艺品。在远处看,更像是在空中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高效率生活固然重要,可在休息的间隙,人们为什么不能停下脚步,细细的品味另一个昆虫世界的奥秘,收获另一份属于自己闲暇时光的快乐呢?
文档为doc格式